本校校區遍布台北、基河、桃園、金門、美國,台北校區包括:管理學院、傳播學院、法律學院、國際學院;基河校區包括:在職進修、進修推廣;桃園校區包括: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資訊學院、觀光學院、設計學院、健康科技學院、社會科學院、金融科技學院、國際學院;金門分部包括:實作教育─移地教學、實作教育─海上樂園、僑委會海青班;美國分校包括:新媒體暨傳播管理碩士學位學程、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在此波數位變革引領下,整體環境隨之驟變,如何營造符合大趨勢變革之教育環境,是學校未來在校務發展需面對的嚴峻課題。本校校務發展規劃、實施與管考,除既有之組織架構外,特於104年6月成立校務研究辦公室(IR),藉由強化數據為基礎之系統化分析,精進校務發展、強化學校競爭力。109、110年度之校務發展計畫秉持一念(人之兒女、己之兒女)、三化(專業化、卓越化、國際化)之治校理念,強調「全球知識在地化、在地知識全球化」及「知識產業化、產業知識化」思維,前瞻性因應外在環境挑戰、及形塑適性學習環境,擬定因應數位大趨勢之校務發展策略,以培育具新世代特質且能與創新產業接軌之人才。
數位新科技衝擊為影響學校發展之重大因素,校務發展策略為能及時因應全球趨勢變化,促請各學院商討各院專業發展內涵如何掌握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化、移動化、雲端運算及互動技術等外界環境變化,研議教學、課程之轉型與研究領域新議題,期望校園教與學能與產業需求有更緊密結合,產研之質變及教學創新能具有大趨勢思維,使本校達到養成具國際觀之高競爭力人才及建立高價值產研基地之目標。
為培育學生能因應職場驟變與各種可能衝擊之能力,除需養成跨領域專業技能與創新思維外,尚須具備多種內涵與素養,才可藉由多面向之具體能力發酵以面對各種挑戰。本校經多次研議擬定養成策略並融入校務發展計畫中,培育學生具備「十力」,以在職場能有持續成長動能,亦即:道德力(德)、知識力(智)、體能力(體)、群體力(群)、美感力(美)、企劃力、溝通力、就職力、國際力、科技力等。十力教育非僅係一種內涵與素養,且為一種可驗證的具體能力,除藉由相關課程與活動推動十力教育外,於103學年度訂定「銘傳大學校定十項基本能力檢核辦法」,檢核實施內容與品質及學習成效。
銘傳大學十力教育目標
項目 | 具體內容 |
道德力(德) | 培養學生堅定的道德價值,陶冶現代公民應有的道德知識與道德實踐能力。 |
知識力(智) | 培養學生具備專業知識與跨領堿學習能力。 |
體能力(體) | 培養學生具備基本運動能力,養成運動習慣,保持健康體適能。 |
群體力(群) | 培養學生具備團隊合作精神,積極參與課外活動服務社會。 |
美感力(美) | 培養學生具備美學的涵養與人格,充實美感經驗。 |
企劃力 | 培養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創意思考與有效研擬執行工作計畫的能力。 |
溝通力 | 培養學生具備本國語文基本知識與中文寫作、溝通表達的能力。 |
就職力 | 培養學生經過學習過程之後,能夠順利就業、保持就業及在必要時獲得新就業的能力。 |
國際力 |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英文溝通力,熟悉國際禮儀與開拓國際視野。 |
科技力 | 培養學生具備使用資訊工具,掌握資訊及行動學習的能力。 |
銘傳大學秉持「一念三化」之教育理念及目標,培育全方位、具競爭力之優秀人才。其中,一念為「人之兒女、己之兒女」之教育理念,期許教職員以視學生為己出之教育大愛精神,培育為國所用之人才;實踐專業化─理論實務並重、卓越化─追求教育卓越、國際化─具備團隊精神與國際視野之三大教育目標。以「管理治學,評鑑治校」之領導理念針對本校訂定校務發展方向,並逐年進行滾動式修正,進而以中程校務發展計畫來實踐一念三化以及本校自我定位之理念與發展方向。
109、110年度中程校務發展計畫的五項子計畫配合教育部的發展重點分別為,「子計畫一:優質教學」以提升教學;「子計畫二:精實學輔」以重視學生輔導及就業情形;「子計畫三:深耕在地」致力產學合作及推廣教育;「子計畫四:接軌全球」以養成國際化能力;「子計畫五:永續經營」以研究、行政、校園為基礎,確保本校永續發展作法。

優質教學
以創新教學思維、建構自主、互動、數位之軟硬體學習環境,奠基學生軟、硬實力、培養符合多元社會需求,具未來發展之三創人才。子計畫一擬訂「1-1落實三創教學」、「1-2建置智能校園」、「1-3拓展十力教育」、「1-4厚實核心能力」等四項執行目標,以達成卓越教學之策略目標。

精實學輔
提供多元學生事務活動、發展全面實習實作諮商輔導,建構良好的學習環境,強化學生就業及升學之競爭力,使學生能夠縮短學用落差,達成畢業即就業成效。子計畫二擬訂「2-1保障弱勢學習」、「2-2營造安全校園」、「2-3深耕學生輔導」、「2-4深化職涯發展」、「2-5厚植就業職能」等五項執行目標,透過全人教育、培育學用合一之實務人才。

深耕在地
針對本校所在之士林、龜山及金門,發展聯結社區產業、推動地方創生,經由師生深入參與,解決在地問題,進行社會創新。子計畫三擬訂「3-1發揮大學產能」、「3-2促進區域創新」、「3-3加值離島產業」等三項執行目標,透過深耕在地之各項策略已落實照顧弱勢、產學合作、深入偏鄉、地方創生等,計畫可達成深耕在地的目標。

接軌全球
植基於本校國際化之優勢,擴大生源範圍,以全球就業為目標,培育具備國際移動能力的人才;透過教育輸出,展現學術成果,提升本校世界影響力。子計畫四擬訂「4-1擴大國際合作」、「4-2強化國際移動」、「4-3鞏固全球生源」、「4-4完善輔導網絡」等四項執行目標,期能在國際教育上再創高峰。

永續經營
面對少子女化浪潮,在組織規模及資源整合上有穩健長遠規劃,透過強化教師研究能量、深化校務研究及人力優化,作為應變未來的穩固基礎。子計畫五擬訂「5-1提升世界聲譽」、「5-2推廣校院品牌」、「5-3優化組織效能」、「5-4精進校務研究」、「5-5建構綠色校園」等五項執行目標,從推廣學校品牌,強化校務經營,朝向大學永續發展之目標邁進。
銘傳大學秉持「一念三化」之教育宗旨目標,培育全方位、具競爭力之優秀人才。其中,一念為「人之兒女、己之兒女」之教育理念,期許教職員以視學生為己出之教育大愛精神,培育為國所用之人才;實踐專業化─理論實務並重、卓越化─追求教育卓越、國際化─具備團隊精神與國際視野之三大教育目標。
本校校務發展計畫依據高教環境變遷、國家產業需求,研議發展策略,並依據每年重要績效指標(KPI)之達成,及校務研究之分析結果,定期進行檢討與修正,以提升本校整體績效與競爭優勢,奠定堅實的永續發展基礎。銘傳大學創校63年來堅持「人之兒女、己之兒女」之教育理念,兢兢業業穩健成長,辦學獲得社會肯定;系所評鑑、教學卓越、國際化等各方面表現亮眼,成為亞洲唯一獲得美國認證之高品質大學,逐步向全球知名大學之願景邁進。
規劃理念與程序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書」以永續性、整體性、全面性、機制性等理念為制訂發展策略的基礎。
銘傳大學策略規劃四大理念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計畫依據大學基本任務、董事會設校理念及校長的辦學方針,並考量國家社會環境的需求等因素訂定。本校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擬訂程序如下圖所示。首先根據本校董事會及校長之辦學理念,由校務發展委員會研議學校定位與願景後,提報行政會議及校務會議審議通過,經校長裁示並向董事會報告後確立。研究發展處依據定位與願景,提報校務發展委員會進行PEST及SWOT分析,並訂定校務發展計畫總目標,提報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由研究發展處會同中程校務發展規劃單位擬訂子計畫與執行策略。透過校務發展委員會研討中程校務發展計畫及各項配套措施,再由計畫執行之教學、行政單位據此研擬年度執行目標與行動方案。研究發展處並依據各單位所提送之資料,完成發展計畫草案,經校務發展會議完成討論,提報校務會議及董事會審議通過後,正式確立本校中程校務發展計畫。計畫核定後,各教學、行政單位即分學年度執行,並定期提出執行成果報告,經研究發展處定期稽核成效與評估檢討,強化執行與策略更新,務求校務發展計畫的有效推動與精確落實。
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擬訂程序
自我定位
銘傳大學的自我定位為:「強調創新教學、重視應用性研究之國際化綜合大學。」本校旨在培養術德兼修,理論與實務並重、具責任感與團隊精神之專業人才,以應國家建設之需要。本校著重通識與專業教育的平衡,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提高教學品質;更堅持嚴教勤管之教學輔導原則,致力於提升師資質量、精進課程規劃與教學實務、善用科技以營造卓越之學習環境。為因應未來產業變革與高教挑戰,以「強調創新教學」,強化推展創新課程及跨域創新學習等方案,一方面致力於在教師教學、課程設計、學生學習各面向有創新作為;另一方面,也積極運用最新資訊技術,建設智能校園。本校以「知識產業化、產業知識化」的務實理念,強化產學合作與互惠,給予學生與時俱進之產業新知,達到學以致用之教育目標;教師面則積極促進教師研發成果與產業聯結,尤其考量地域性,以本校所在校區之社區為優先目標。本校以成為國際化綜合大學自期,90年即已建立國內第一所全外語授課之國際學院,多年來在國際交流、形塑校園雙語及營造國際氛圍不遺餘力,而國際學生數在國內大學中名列前茅,享有盛譽;通過MSCHE及AACSB等國際認證更是奠定銘傳大學為國際學府之重要基礎。
發展願景
銘傳大學的願景為:「致力於連結社區,實踐社會責任;接軌全球,成為亞洲頂尖、世界知名大學。」為落實在地經營、深耕國際之宏觀願景,本校長期致力於連結社區,對於本校所在之士林、龜山及金門,發展聯結社區產業,如管理學院企管系成立數位行銷實驗室、財金系成立FinTech基地,積極推動教學模式與實作環境的創新,強化課程與產業接軌,達到鏈結士林商圈協力共榮目標;企管系數位行銷實驗室已有十多家系友及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如厚生市集、川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硬是要學(3C)、美華泰、金門十八支樑民宿等。透過深入企業解決產業問題,發展應用性研究及知識產業化,以促進教師研發成果與產業聯結。在強調創新教學、重視應用性研究之定位下,推動師生深入社區服務,解決在地問題,除締造雙贏之綜效,邁向致力於連結社區,實踐社會責任之願景。
為因應全球化趨勢,實現本校成為「亞洲頂尖、世界知名大學」的願景,本校打造國際化大學特色,除領先全國率先成立國際學院外,並進軍美國申請高教認證,為亞洲唯一通過MSCHE認證之大學;本校於105年6月通過美國MSCHE再認證審核,取得該認證最長的十年再認證週期,此為本校辦學獲國際認可之實證;MSCHE認證也促成本校於102年7月通過美國教育部核可,於密西根州成立美國分校,是為全球化之具體實踐。106年7月本校管理學院獲得美國國際商管學院聯盟(AACSB)的認證;這項認證全球僅有不到5%的商管學院通過認證,尤其本校管理學院僅以三年半時間即取得認證,更證明品質之優異。本校自2016年起已連續四年進入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本校自2017起已連續三年進入QS(英國高教調查公司)亞洲大學排名(The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公司發布「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 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本校在社會科學領域中的「旅遊休閒管理」學科,連續兩年擠進世界百大行列,從去年76-100名,大幅躍進至60名(51-75名)。上述成果均說明本校在落實國際化方面之努力與成就。與社區結合之社會責任實踐及國際認證參與,以及海外建校,即為銘傳躍升成為亞洲頂尖、世界知名大學之重要策略,也具體實現本校「全球在地化,在地全球化」之理念。
短中長程發展需求
為持續達到本校中長程之目標,每學年度編列預算,將財務資源與校務發展策略緊密結合。經費規劃分為資本門及經常門,資本門部分為達成本校穩健成長、追求卓越的方向,逐年增購完善的教學設備,建設各系所專業教室,充實研究工具及打造雙語學習環境;經常門部分為達到學校穩健成長及追求卓越的目標,首重改善學校師資並致力提升教師研究能量,故本校校務發展規劃中,包括教學研究所需之經常門項目,除了以增聘專任師資及教師彈性薪資為首要之外,更以獎補助教師研究、提高教師研究意願為重。
銘傳大學109、110年度中程校務發展計畫經費規劃表(單位:萬元)
子計畫名稱 | 109年度 | 110年度 |
優質教學 | 6,410 | 7,670 |
精實學輔 | 590 | 1,250 |
深耕在地 | 1,400 | 1,950 |
接軌全球 | 1,550 | 1,780 |
永續經營 | 1,520 | 2,350 |
調升學術研究加給 補助經費 | 697 | - |
總計 | 12,167 | 15,000 |
註1:109年度為教育部實際核定金額;110年度金額為擬向教育部申請之獎補助經費。
本校追求內部的穩健發展及永續生存目標,在PEST分析外部環境後,經由SWOT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分析,自我評估本校之優劣勢,及外部環境對本校所顯現之機會與威脅,做為「校務發展計畫」的研議依據。
